近年来,黔东南州关工委认真组织实施省关工委“双助”行动,聚焦关爱、聚焦精准、聚焦融合,深化“123”工作思路,助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档升级、提质跨越。
一、聚焦“关爱”,紧盯一个目标,用真情滋养新苗,用大爱浇铸未来
2019年省关工委立足全省学前教育实际,创新推出“双助”行动以来,黔东南州关工委高度重视,主动融入,紧盯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积极作为,创新推动,充分发挥“双助”行动项目专项资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着力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9年以来,全州通过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直接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600人次,延伸培训300人次。通过学前教育“研培中心”建设计划,建立“研培中心”32个,直接惠及农村幼儿13100余名。
二、聚焦“精准”,抓实两项任务,用知识启迪心智,用成效传递力量
主动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结合全州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现状,精准实施开展幼儿园园长与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前教育“研培中心”建设两项任务,发挥“双助”行动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精准选定实施主体,着力构建学前教育扁平化格局。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知识结构需求,经主任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师资力量雄厚、示范作用突出、引领效果较好的幼儿园作为承接全州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施单位。2019年以来,承担培训任务的凯里四幼、凯里八幼、凯里三幼、镇远机关幼儿园,均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研培中心”建设选定的实施主体,严格按照要求,重点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倾斜,发挥项目“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幼儿教育需求。
精准实施项目内容,着力推进由输血向造血转化。培训课程经过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积极邀请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教育专家和州内教学能手集中授课,共享学前教育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师教书育人本领。“研培中心”建设由州级统筹,坚持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信息化手段辅助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研培中心”有效发挥教研教学和线上培训功能,实现安全与实效的“双收”。
精准辐射需求群体,着力补齐短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集中培训坚持围绕“游戏教学”和“幼小衔接”重点内容,积极推广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安吉游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方法途径,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研培中心”建设重点选择辐射面大、受益面广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让最需要的幼儿师生最终受益,确保项目供给和现实需求的平衡。凯里市凯棠镇中心幼儿园把集中培训学到的先进教学知识,通过“研培中心”开展二次培训,覆盖七个村级分园,实现“双助”行动教师培训计划与“研培中心”建设计划的无缝对接。
三、聚焦“融合”,做到三个衔接,用温暖沁人心脾,用星火点燃希望
坚持“跳出‘双助’看‘双助’”,把“双助”行动与中心大局工作、幼儿综合发展以及“五老”作用发挥有效衔接起来,做足融合发展文章,促进农村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坚持把“双助”行动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起来。通过“双助”行动,倾情助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扶贫扶智扶志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不断增强农村文化软实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人才和文化振兴。如,凯里市四幼、三幼利用“双助”结余资金,在结对联系的边远乡镇幼儿园开展延伸培训,让边远地区幼儿也能公平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坚持把“双助”行动与农村幼儿科学养育衔接起来。利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牵头在从江县实施“健康童乐园”“营养童乐园”儿童早期发展计划试点契机,让“双助”受训幼儿园园长与骨干教师参与进来,把“研培中心”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开展农村家庭妇女和监护人培训,帮助他们转变养育观念,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健康童乐园”和“营养童乐园”项目试点工作已争取到项目资金330万元,使9个乡镇37个村1000户农村家庭和61个幼儿园100个幼儿班3591名幼儿受益。
坚持把“双助”行动与发挥“五老”优势作用衔接起来。发挥好“研培中心”平台作用,通过“二次培训”“延伸培训”等形式,邀请老专家、老歌师、老艺人等“五老”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感恩先烈、孝老爱亲、村规民约等铸魂育人教育活动中来,参与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中来,参与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结对帮扶中来,帮助农村幼儿养成根植本土、信步未来的良好品行,让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