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 续写种植芳华
——织金县退休干部杨秀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秋高气爽,微风不燥,织金县绮陌街道平桥村艳山岩的一个钢架大棚内,搅拌机飞速运转,10多个工人有的拌料、有的洒水、有的用铁铲传送平菇混合料……。
大棚外,80岁的“土专家”杨秀松正在给消毒平菇原种的大铁锅加水,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和勃发向上的白雾,他特意将声音提高八度,笑呵呵地对笔者说:“人活一辈子,只要有一种爱好能坚持下来。”
杨秀松是织金县绮陌乡林业站退休干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食用菌和竹荪的研究,将织金野生清香型红托竹荪进行人工引种栽培实验并获得成功,1991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星火科技三等奖;1997年他与同行编写的《竹荪制种栽培技术》一书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2018年贵州省老科学技术工会者协会授予他协会奖。
2008年,杨秀松在绮陌街道岭岗村利用苞谷杆栽培竹荪的典型事例得到原贵州省农学院老专家李桂莲的高度评价,2010年,投资20余万元与平桥村王永菊等农户成立了织金县平桥村艳山特色农业合作社,利用玉米芯、牛粪与木材混合试验栽培竹荪50余亩,收入10多万元,解决当地14个贫困劳动力的就业。2015年,杨秀松又在纳雍乡鼠场村流转土地种植竹荪、平菇。2017年,他将全县境内稀有名贵的野生黑灵芝、黄灵芝、野生黄丝菌等进行人工引制种成功。2018年省关工委在织金举办竹荪培训班时,他以老专家的身份为200余名学员上了一堂精彩的竹荪产业发展专题课,受到了广大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今年杨秀松利用废料资源在平桥艳山岩林下栽培2.6万袋平菇,除去各项成本赚了10多万元,帮助彭银先、杨开秀等20余户贫困户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免费为其他农户提供苦金盆种子。
去年县关工委成立老干部专家组,杨秀松被聘任为老专家,皓首丹心的他又增添了一个职务,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当基地不忙时,杨秀松经常与其他老专家深入三甲街道佳夸村、白泥镇新寨村、三塘镇小炉塘村指导农户进行天麻点播或箱式栽培,教会他们如何防治病虫害技术等。
目前,他试验的林下栽培竹荪正处于采收季节,每天前来基地参观学习的科技能手络绎不绝,信心满满的他希望这门技术能在有生之年推广应用,既节约投入成本,又保护森林资源,续写80岁“土专家”的种植芳华。(织金老干部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