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叫“千金难买老来瘦”。尤其在慢性病高发的老年阶段,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诸多疾病均与肥胖密切相关,所以不少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瘦一点,以躲开这些疾病,所以很多人拒绝肉、蛋等食物。
到了老年阶段,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肌肉的质和量都会流失,所以有些人老了会消瘦一些。
体重对于健康评价有很大参考意义,但瘦并不是评判健康的绝对指标。我国老年人低体重、营养素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
老年人的体重指数和健康风险呈U型关系,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的各项健康风险都较低,但体重过低或过高,会面临更多健康风险。
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和代谢能力下降,进食量减少,体重会自然减轻——部分老人只表现出体重减轻;少部分老人会患肌少症,非常瘦弱;还有些老人可能是“虚胖”,体重没怎么下降,身体脂肪比例很高,肌肉却很少。过瘦或“虚胖”本质上都存在肌肉流失风险,有很多健康隐患。
有研究称,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是没有肌少症的同龄老人的3倍。
在医院、看护机构或在家里,消瘦老年人不能自理的概率更高,会大大降低自身的生活质量。此外,肌肉是人体蛋白质的“仓库”,肌肉的减少衰退,相当于蛋白质储存的减少。蛋白质是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核心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患流感等多种急慢性传染病,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太瘦的老人往往摄入的食物减少,转化的葡萄糖变少,对脑功能的维持不利,有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体重过轻的人群患上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更多,患骨质疏松、骨关节病和骨折的风险也更高。
一般来说老年人体重骤降,可能有多方面原因:1.主动控制饮食或运动量突然增大。2.身体机能衰退,例如胃肠消化功能减弱,营养吸收差;牙口不好,影响咀嚼食物,进食减少等。3.急性疾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影响,例如患癌症、老年痴呆、胃肠疾病、进食障碍等可能引起体重减轻。4.情绪不佳。老年人容易患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会严重影响食欲。
胖或瘦并不是重点,均衡营养和合理锻炼才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两大基石。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营养搭配非常重要。老年人对营养的需求更应重视,要增加果蔬摄入,膳食纤维有助规律排便和改善肠道菌群;每天保证1个鸡蛋,1袋奶,1~2两瘦肉,半两大豆制品(豆浆、豆腐等)。乳糖不耐受的老人,可改食酸奶、乳酪等发酵乳制品,或补充蛋白粉。
不经常锻炼的老人,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每天做些快走、慢跑、太极拳或广场舞等能坚持又有一定社交属性的活动。运动量以有点累、出点汗为宜,每次20~30分钟。每天户外活动至少半小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