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5月底,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我省派出8个省委督导组,有针对性地督促指导有关地方和单位抓好学习教育,推动问题解决,以点促面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各督导组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督导,认真履职尽责,从严从实督促指导相关地方和单位动真碰硬、真刀真枪解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对反映强烈、反复发生的问题,精准点穴、精准督导,做到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以点促面推动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深化学习 拧紧思想“螺丝”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落地生根,首先要从思想深处破题。
各督导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将学习研讨作为第一要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的督导队伍。
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省委第一督导组紧扣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学习教育的新精神新要求,做到日学日新、常学常新。
省委第二督导组创新开设“周小结+周课堂”模式,通过集中学习,深刻理解违规吃喝的7种表现、“两个清单”列出的28类问题、基层“四风”隐形变异10种表现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先吃透精神,才能开展精准辅导。
结合被督导单位行业特点,省委第四督导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针对教育领域,重点督导省教育厅“校园餐”管理等问题;针对省自然资源厅,重点督导耕地保护等方面问题;针对省大数据管理局,重点督导如何汲取前任领导班子违规违纪教训,深化开展学习教育。
省委第六督导组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督促茅台集团、水投集团、贵州银行3家单位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回头看”,进一步压实责任,拧紧思想“螺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各督导组既当“质检员”又当“辅导员”,切实履行督导职责,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督导任务。
与此同时,各督导组针对学习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习不深、查摆不透、整改不实等问题,开展“回头看”工作,防止学习教育“一阵风”。
“要认真抓好查改突出问题整改销号,积极抓好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整改,坚决杜绝虚假整改、纸面整改。”7月11日,一场以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主题的座谈会在省自然资源厅召开,通报省委第四督导组“回头看”发现的主要问题。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不能走过场,也不能一刀切。
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对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并督导“回头看”工作成效,各督导组着力推动被督导单位学习研讨再深化、问题查摆更精准、整改整治再发力、长效机制更健全,增强党员干部养成良好作风的自觉性坚定性。
精准督导 同题共答聚合力
这是一次思想理论的再教育、再武装,也是一次对纪律作风的再检阅、再提升。
各督导组统筹利用部门单位提、实地调研看、走访群众问、网络征集意见等方式,全面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督促指导相关地方和单位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查摆问题清单,及时动态更新。
“轰隆隆……”6月25日19时44分,黔西南州册亨县丫他镇八窝村新安路口突然传来巨响,大量土石瞬间掩埋路面。幸运的是,就在几个小时前,受此次滑坡威胁的6户15名群众已被安全转移。
省委第二督导组针对近期强降雨天气,督促黔西南州各级党组织以“汛”为令,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区域路段、城乡内涝、山洪泥石流等风险隐患,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风险来临之前就组织群众及时转移是党员干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真抓实干动力的生动注脚。
查摆不往实里走,整改就无法往深里走。确保查有力度,意味着刀刃向内的揭短亮丑。
被督导单位要把问题清单当作找出差距、修身正己的镜子,积极对照检查,把病灶挖出来、把靶子立起来,确保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
省第三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因资金短缺、高压线迁改等问题进展缓慢。省委第五督导组与省卫生健康委、医院党委直击要害、深入查摆突出问题,提出“分段建设、按周调度”解决方案。
面对消费场景和需求减少等情况,如何稳住经营发展?省委第六督导组进驻茅台集团后,第一时间下沉销售公司和酱香酒公司,现场指导集团党委开门教育,主动适应发展新要求,以思想破冰引领营销破局。
在省委第八督导组、黔南州委第一督导组的共同指导下,龙里县教育系统围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深入查摆问题,通过压实责任、健全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举措,全方位监督护航校园食品安全。
以精准督导确保查有力度。
各督导组坚持分类指导,深入解剖麻雀,督促指导相关地方和单位深入基层一线查摆问题,开展全面“体检”,规范权力运行,堵塞制度漏洞,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同向发力 改在要处求实效
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桃源村有30余年柑橘种植历史,年产量约1500万斤,年产值近2000万元。但果园分布在山腰地带,采收全靠人背马驮,降低运输成本成为当地种植户的共同心声。
来自群众的声音,是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宝贵线索。
修文县一体推进学查改,结合省委第三督导组反馈问题,刀刃向内深化作风建设。六屯镇将桃源村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建设林下轨道车项目”列入问题清单,在44万元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撬动下,轨道车建设项目于7月3日启动。
“建成后不仅能运送农作物,节约人力、物力,还能供游客观光,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六屯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陈记介绍。
坚持开门教育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鲜明特色。各督导组强化“一盘棋”思维,紧盯发展堵点难点,与被督导单位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解好“必答题”。
7月2日,困扰六盘水师范学院公租房片区居民长达10年的“水贵”难题画上句号。2015年学校公租房建成后,周边新增多个设施,但因无城市供水管网,成“供水孤岛”。学校应要求转供水,承担维护、加压等费用,水费最高时达6元一吨,居高不下。
聚焦反映强烈、反复发生的问题,要敢于当包公、唱黑脸。省委第七督导组进驻指导,学院党委将“供水难”列入整改清单。历经半个月多部门联动协调,850户村民、1009户教师用上“平价水”。
在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第二综合楼项目建设中,贵州腾越市政建筑工程公司变压器搭火接线事项迟迟没有批下来。省委第一督导组下沉一线走访调研时,企业现场“诉苦”。督导组立即督促有关部门找准症结所在,落实整改措施,困扰企业数十日的难题及时得到解决。
利剑出鞘,既要刺破问题病灶,更要斩断落实梗阻。
各督导组直奔基层,以督带导,做好“同题共答”文章。各地以督导为契机,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答好民生福祉“必答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