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银艺时刻>>文苑随笔
字号:

参加了几次单位组织的参观活动,几乎走遍了遵义公路管理局的各个段队。除领略了沿途风光美景之外,感概颇多者,莫过于一个“变”字!

变,是多方面的:人变年轻了。路变高速了。然而,更多的还是养路工们居住条件的变化。

如今,实行了大道班养护(养护站),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人员也相对集中,加之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给改善道工居住条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好机遇。所到之处,以前熟悉的陈旧的小青瓦房没有了,取而代之是宽敞明亮的院落、鲜花盛开的花园、三四层高的新楼房,还有那醒目的“XX养护站”的标牌。

去年重阳节,来到正安养护站。远远望去,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杨。我原以为是某个大单位,哪想到随着阵阵窃窃私语,汽车开进了围墙大门,开进了宽敞的院坝,在划定的停车位上停了下来。下车伊始,“贵州省正安公路养护站”一座红色白底横式标牌十分醒目地、大大方方地呈现在那面高高飘杨的五星红旗下。刹那间,给人一种大度而亲热之感。紧靠旗杠的围墙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正对院坝中心花园的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新楼房,红色的路徽高高地悬挂在白色的墙上格外醒目。路徽下面是“正安养护站”红底白字标牌。标牌左右两边是“立足公路  服务社会”几个蓝底白色大字。楼房内会议室、办公室、道工宿舍等安排有序、整齐划一。特别是那间站长办公室布置得格外大度而清爽。那气派、那风度,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养护站。这,就是我们当年梦寐以求的大道班!难怪老书记康XX由衷地说了句:比我当年的书记办公室还气派!

“后面还有一片小树林,我们下班回来还可以在里面散散步。”这时,站长充满掩抑不住的自豪告诉我们。

看着眼前这一切的一切,不由得情不自禁地使人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工之初,赤水大金沙桥头(当时还只是一座木板桥)那座孤孤单单地隐现在一片竹荫丛中的矮小的竹屋。楠竹墙,楠竹瓦,楠竹门,楠竹窗,甚至连地皮也都是由楠竹嵌砌而成的小竹屋。人走在上面,“吱哑、吱哑”直叫唤。往下一看,透过巴掌宽的间隙,汹涌的流水带着刺耳的怪叫由山间倾泻下来,往山下的溪沟直奔而去。直叫我这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小小书生心惊胆跳的小竹屋。想起了,用砖头垫在地上,搭上几块木板,再铺上谷草,打开自带的背包,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睡在一起的所谓“连二地铺”。 想起了老班长告诉我的,他们曾经住过的,地上摆一层干谷草,铺上自家带的铺盖卷,洞口用三块石头架一口锑锅的蛮洞岩。

 那时的道班养护里程太长,最初是23公里,后来缩短到18公里、15公里。因为养护里程长,人又少(每班十个人),就必然需要经常搬家,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一个固定的安身之处。每次搬家,一根旧草蓆,裹上一床破棉被,往牛车上或板车上一放。有时,甚至用洋铲把、锄头把往铺盖卷上一拗,往肩上一扛就走。伴随着阵阵吱呀吱呀的牛车声,随便走到一户农民家,不管是堂屋内,或是猪圈上,还是牛棚里。只要靠公路近,上下班出工方便,只要能遮风避雨就行。找几块木板一摆,干谷草一放,铺盖卷一丢,就是“家”。

直到七十年代,养护里程缩短到十公里,并且,每逢“5”公里桩修了道班房。这种土墙小青瓦房,虽说也很简陋,但是,比起那座小竹屋,比起农民家的堂屋、猪圈、牛棚来(更不用说岩洞了),已经是天上地下了。而且,还用不着三天两头地搬家。这对当时的养路工来说,已经是极大的满足了。

那年月,条件虽然艰苦,但有一点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无论“家” 搬到哪里,墙壁上或大门口那张大红纸上“养路为业  道班为家”几个金色大字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这几个金色的大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养路工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

九十年代,以工会牵头开展的道班“五化五有”和“职工之家”活动,使我们的道班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那时,无论你走到哪里,再也见不到过去那种曾令一代养路工感叹不已的土墙小青瓦房了。取而代之的是幢幢整齐划一的砖混结构楼房。楼房内,铝合金门窗,落地窗帘,五颜六色的地板,配上各式各样的顶灯、壁灯,影碟机、大彩电,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学习室内,洁白的墙壁,绿色的墙裙。正面墙上,“九五公路工作方针”以及“全优道班”、“文明道班”等各式奖牌、奖状、锦旗鲜艳夺目。左右两边墙上,两块双文明栏落落大方。栏内各式图表、记录清爽整洁。中间会议桌上天蓝色桌布,一瓶鲜花点缀其间。紧靠墙壁的图书柜内摆放着各式图书和文娱用品。特别是衣帽钩上整齐地挂着的几件桔红色标志服,与道班房大门口那幅“养好公路  保障畅通”的大红标语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道班的特色。

也正是在这幅大红标语的感召之下,演绎出了一个个“两年治理,三年畅通,五年提高。”的悲壮激昂的“保畅”动人场面!演绎出了一条条文明样板路的创建成功!让曾经一度疲惫不堪,负债累累的遵义公路换发了新的生机。

“走了,走了——。”领队同志一声呼喊,打断了我的沉思。拖着沉沉的脚步,带着依依的心情,跨上了汽车…… 。

看着渐渐远去的院落,还有那枚鲜艳醒目的、熟悉的路徽……。唉,但愿我们新一代的养路工们能与老一代养路工一样,深深祝福我们的单位,深深热爱我们的公路事业。正如湄潭公路管理段段兴隆养护站大门横联上那“情系公路” 几个大字一样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