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银艺时刻>>文苑随笔
脱贫攻坚调研手记
字号:

8月23日,我和毕节市委老干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老同志们一同到老干局党建扶贫联系点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开展调研工作。

上午8点半,我们从七星关区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营洞村,望着车窗外浓密的树林,同行的张晓东同志不住的感叹:“现在交通真是太方便了,以前光路上怕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呢!

来到营洞村,我们见到了村“两委”干部:梦会雄,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威宁职业学校老师;赵德文,盐仓镇政府下派驻村干部,盐仓镇林业站技术人员;袁弟志,毕节市委老干局驻村干部;苏吉昌,村党支部书记,本村人;石辉琴,村委会主任,本村人。这是一个由市、县、镇、村精选的班子,他们年轻、有文化,对中央扶贫政策吃得透,贯彻落实到位,并把先进的科学理念用在了这个小山村,使村里的脱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从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村精准扶贫明细表到每个农户的饮水、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教育保障明白牌,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细与辛苦。

营洞村有5个村民组,549户2796人,贫困户135户656人,已脱贫112户569人,未脱贫23户87人,未脱贫户中目前已有6户易地搬迁,其余17户根据脱贫标准采取了相应帮扶措施。目前,全村外出务工625名,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108人。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6.2%,有耕地6192.8亩,林地4217.2亩,其中,玛瑙樱桃200亩,核桃1700亩。最值得一提的是村小学——施家营小学。施家营小学初建于1952年,1991年在原校址重建,重建后的小学有现代化的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和食堂,并增加了初中部。这所学校的建校规模在农村不多见,周边3个乡(镇)7个村的适龄儿童都在这所学校读书,就读人数1700多人,教职员工109人。这所学校师资力量强,历年来,从这所学校走出去并考上名牌大学的有多人,村支书的女儿就是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今年,9名贫困生中就有6人考上二本,全村本科录取27人,专科录取14人,高考最高分数607分。一个村小学能培育出诸多学子,不得不感谢这里的老师们,他们身处大山里,默默地把爱奉献在孩子们身上。

来到营洞村,乌江源是必须看的。河源从石缸洞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一路逐渐壮大的河流流经水城、纳雍、织金、六枝至普定后折向东北,再经安顺、平坝、清镇,在黔西化屋基与六广河汇合,然后流经各地……,直至洪渡向北15公里处进入重庆再至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全长1050公里,落差1787.46米。站在很不起眼的乌江源头,让人很难想象得出,看似一眼平缓的泉水竟蕴蓄着波涛汹涌的能量,梯级开发规划建设10个大中型水电站,其中9个在贵州,洪家渡水电站,东风水电站……。营洞村村“两委”也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他们建设了引水工程,让乌江水源源不断的灌溉农田果园,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村“两委”计划,明年扩种樱桃400亩,和周边两个村改农舍为民宿,打造农、林、旅为一体的经济发展之路。

据悉,近年来,在共青团贵州省委的号召下,贵州省各高校自发成立了自愿服务的公益组织“春晖社”,营洞村的春辉社分社参加人数就达100多人,村第一书记梦会雄任分社社长,他带领这个团队走村串户,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狠抓家庭卫生和疾病防控,沿乌江源水道拾捡垃圾,为保护水源的清澈秀美,梦会雄还和村民在河道的两旁栽种了格桑花,美丽的格桑花目送着碧玉般的江水静静的流向远方……让乌江的源头真正做到了黔水碧流。

此次调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和驻村干部的踏实工作作风。营洞村土地广、人员居住分散,要做到对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指掌,十分不容易,而与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在交谈中,他们对每户的基本情况如数家珍,至于脱贫攻坚政策中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3+1”等内容,他们更是倒背如流。就拿市委老干局驻村干部袁弟志来说,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被抽派到威宁时第二个孩子只有1岁,可他平均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在村里一呆就是一年多,这种舍弃和坚守,改变了我们对80、90后年轻人的看法,在他们身上仍然秉承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调研中,村党支部书记苏吉昌提到毕节市委老干部局对村里的帮扶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局领导每月至少要到村里调研一次,随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除了下拨驻村工作经费2万元外,还各方协调脱贫攻坚补短板帮扶资金17万元,用于安装路灯、购买鸡苗、购买垃圾箱;协调团市委、威宁县关工委为4名大学生解决助学金2.8万元;用市委老干部局工作经费帮助村里安装自来水管道……在听了苏吉昌的介绍后,我们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支委陈继荣同志深有感触的说:“陈洁局长也是我们局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这一届局领导班子真是了不起!不光有能力,还确确实实为老百姓干实事!

我们此行亲听亲历,收获颇多,感受颇深,我们党支部将把此行所见所闻宣传到支部全体党员。我们相信,要不了多久,一个充满朝气和富裕的新农村,将展示在人们面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