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银艺时刻>>文苑随笔
我们是吃养路饭的
字号:

这次返乡,本来,完全可以走高速公路的,也许是年老固执 ,也或许是几十年的难分难舍的公路情怀。总之,最终还是坚持让汽车行驶在了我们单位自家养护的家乡公路上。

春风随人意,迎面拂来,送来缕缕清香,更送来缕缕情丝。脚下的路,虽然算不上笔直宽敞,却也算是线形优美、开合有度,加上沿线林荫绿化、标线标牌,特别是黑色平整的路面,还有公路两旁那浅绿色的波形护栏,更显现出了脚下这条古老而又年轻的家乡公路的畅、洁、绿、美,舒适而亲切。

车内欢声笑语,车外小溪流水、岩石树木、房屋田园,匆匆掠过。不时传来一二声喇叭声,驶过三五辆汽车。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山水画。飘游在这优美的画卷中,怎么能不令人产生故国神游之感呢?

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六十年代那条两边茅草齐腰深,路心泥埂尺把高,车轮跨着乱石走,两条跑道坑连坑的 “五线谱”路,想起了那架与工友们形影不离的、老远就传来阵阵吱呀吱呀声的老黄牛车,还有那位志愿军退伍的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塑料凉鞋、雨水顺着裤脚流淌的老班长……

那年月,投资少,人员少,然而养护的里程却很长(开初每个道班10个人养护23公里,后来慢慢慢慢减到10公里)。生活条件之艰苦,劳动强度之大,是当今年轻的养路工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或许有人还会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我却要负责任地、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是那个年代千真万确的事实!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摸出半斤饭票,打上一大碗包谷饭,围着放在地上的一木盆青菜萝卜,蹲成一圈,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戴上袖套,拴上围腰,扛上工具就上工去了。如果谁值日,还别忘了提上那口用小木箱锁着的小闹钟。中午,送饭到工地,吃饭、休息一小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泥巴石子伴汗水,洋鎬铁铲手中挥。总之,不管有多苦多累,有时甚至肚子饿得呱呱叫,反正不到天黑是不收工的。晚饭后,还要在那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坚持两个小时的政治(或业务)学习。除了每周日休息之外,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那风雪飘飘的严冬;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必须天天出工,雷打不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是在那个“瓜菜代”的困难时期,和那个“战火纷飞”的文革武斗年代,也依然如故,从未停过一天半天工。至于居住,那就更不要讲了。因为养护里程长,就必然三天两头地搬家,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一个固定的安身之处。随便走到一户农民家,无论是堂屋、柴火房,甚至是牛棚、猪圈,只要靠公路近,上下班出工方便就行。但是,有一点,无论走到哪里,总要用一张大红纸,尽管是歪歪斜斜、但却是非常认认真真地写上几个大字:“养路为业 道班为家”。然后,端端正正地贴在大门口或墙壁上。后来,七十年代修了固定的道班房,“养路为业 道班为家”几个大字便永久性地固定在了道房的围墙上!还有就是工友们每次开会或争论问题时,总要顺口说上那句口头禅:“我们是吃养路饭的”。说来也怪,那年月,无论生活条件怎样艰苦,劳动强度怎样大,工友们总是干劲十足,而且总是乐呵呵的。记得那年我调到总段(管理局)机关时,老班长久久地握住我的手,慢慢地、语重心长地说到:“工作可以调动,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我们是吃养路饭的”。 从那以后,每当我想起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想起那段悠悠岁月,便总觉得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的养路工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有如此的干劲、如此的热情?那张随处可见的大红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的“养路为业 道班为家”几个大字,就是极好的无言的回答!是啊,正是这几个歪歪斜斜的大字,正是那句朴实无华的口头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养路工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阳光普照,迎来了公路事业的勃勃生机和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时间进入了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那种五十年代的公路,七十年代的投资,九十年代的车流量,已经成为了制约公路交通裹足不前的怪圈。为了打破这个怪圈,省委、省政府及时发出了“两年治理,三年畅通,五年提高”的公路整治目标。于是,“保畅工程”便在全省公路战线轰轰烈烈地拉开了。那年月,公路沿线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路好我荣 路坏我耻”“养好公路 保障畅通”。

还是那群曾经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养路工们,时刻不忘那句朴实无华的口头禅:“我们是吃养路饭的”。如今,脱下蓑衣斗笠,换上桔红标志服,在茫茫公路线上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保畅攻坚战: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间,一个个身著桔红标志服的养路工们,用自己的双手挥铲铺砂,用自己的血汗融化积雪,护送一辆又一辆汽车安全通过冰冻防滑地段;大雨滂沱中,还是那一个个身著桔红标志服的养路工们,在连续奋战排除了泥石流之后,又用自己血肉之躯筑成一排排活的路标,“夹道欢送”因水毁而焦急滞留于塌方两端的长龙似的来往车辆安全通过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水毁地段;烈日炎炎下,同样是这些身著桔红标志服的养路工们,众志成城,挥汗如雨,拍片石,铺碎石,补坑凼,挖边沟……。在那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有多少养路工打破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忘掉了正常的星期天节假日;有多少养路工晚上打吊针,第二天又照常坚持上工地;有多少养路工丢下了爱人,丢下了孩子,宁肯背负着家人的埋怨,也不肯离开保畅工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养路工们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下,星罗密布的坑凼被消灭了,路基坚实了,路面平整了,保畅攻坚战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紧接着,还是这群“吃养路饭”的养路工们,又马不停蹄地创建成功了一条又一条畅、洁、绿、美的文明样板路。这群“吃养路饭”的人们终于挺直了腰板,洋溢出了由衷的微笑。

历史进入了新的千年。同样是这群“吃养路饭”的人们又身著桔红标志服,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快马扬鞭奔赴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和路网建设的战场。又是一场场风风雨雨,又是一个个春夏秋冬。与以往不同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了,注入更多的是机械化和科学管理的成分。公路改造工地上,横幅猎猎,彩旗飘飘,喇叭声声,马达轰鸣。在一辆辆外型各异、功能各一的机械反复碾压下,一条条宽敞平坦、美观顺直的等级公路,一道道纵横交错、沟通城乡的公路网,已经大大方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尽管它比不上如今通江达海、南来北往的高速路网,但是,比起当年那条“五线谱”公路来,那简直是天上地下了……!

汽车奔驰在这条古老而又年轻的家乡公路上,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又心潮澎拜、热血沸腾。是啊,在这一条条家乡公路上,一代又一代养路工们曾经为之撒下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多少青春!但是,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始终牢牢地记住了“我们是吃养路饭的”这句朴实无华的口头禅!我们年轻的养路工们啊,你能够记得住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